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山东:你为何慢了?

                           

发布者:深圳市山东商会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9/8/29      点击率:

       2019年8月25日,国家公布在山东等六个省区设立新一批自贸试验区,目的就是要通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的差别化的探索,突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提出各有特色的具有系统集成性的改革试点。这次在山东、江苏、河北新设自贸试验区,将实现我国沿海省份自贸试验区全覆盖,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全方位发挥沿海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但是,近年被推到舆论热点前端的山东,能把握住这次机遇吗?

 

数字差距还在拉大


       2013年6月10日作者在大众论坛上的文章如昨日新言:

     “熟悉山东经济的朋友最近这几年一直在迷惑:广东的5.3万亿GDP能提供1.4万亿的全口径财政收入,而山东近5万亿GDP为什么不能有1万亿全口径的财政收入?而就是这样,广东对落后县区财政转移支付却能够全部到位,而山东有35%县区的财政数据为何又有1/3的数据是空转的,这实际上是地方和省里都有一本虚胖的游戏帐。2008年山东省政府鲁政发2008(42)号文件,有关平衡山东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鲁南经济带的宏观决策,到2013年时已过去了5年却什么也没有落实。”

      到了2018年底,差距继续拉大:

      山东全省GDP:7.6469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85.4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79.76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1085.3亿元。年末上市公司296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64127万亿元,贷款余额7.78105万亿元。

      广东2018年GDP:9.728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万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73737万亿元,包括上缴中央的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突破2万亿大关。上市公司588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805116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516939万亿元。2019年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已经完成6855.93亿元(超过山东2018年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001.8亿元。

     2018年全年的数据显示,除了GDP山东是广东的78.6%以外,其余总量均在50%左右。单纯的看数据虽然偏颇,但差距确确实实在扩大。2018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山东已在粤苏沪浙之后。

       再看看山东上缴的税收在全国的排名:

 

 

      

        失误之一:对中央高度重视山东发展战略的精神实质领悟,10年没有到位


       党的十七大曾提出国家要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书记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部署,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2009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山东,深入省、市、县、村医疗机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以及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进行调研,要求山东要走在全国前列,当探路尖兵。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各级党委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紧抓好,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

     2018年6月习近平又到山东强调:“我们要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么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祝你们创造辉煌,为祖国为民族立新功。”

      2017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时要求,更大力度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转型升级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向好势头。2019年5月李克强总理又到山东时强调,落实减税降费,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企业蓬勃发展。

      两任总书记、两任总理对山东的发展都可谓殷殷期望、十分关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短时间内都两次亲临山东,又那么具体、那么到位、那么殷切的指导,山东,为什么就是不争气呢?尤其是2009年到2017年的8年间,世界各国、全国各地都在紧紧盯着代表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生命和生物科学,山东表面吆喝实际放弃了8年,8年间除了浪潮等少数企业在苦苦坚守外,其他多无大长进。现在,把山东的整个产业现状与国家新出台的各项产业政策相对接,大的行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严重错位,别说与粤苏浙京沪比,就是与贵州大数据产业相比,也落后一个档次。

      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一直都在探索并提出过适合当时山东省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从“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到“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从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战略,到规划建设“一群一圈一带”(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从“五大板块”到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再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探索发展战略与合理布局的脚步从未停止。然而,然而结果呢?结果是执行不到位,好政策落不了地,有些干脆是光说不干,而能说能干、不说能干的人大多没有话语岗位。

       2013年笔者曾言山东的战略规划虽好,但也善于做在文件上、汇报上、文字上、总结上、报告里,落到实处时大打折扣。

      1996年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方位——鲁粤两省经济文化透析》对山东提出的问题,23年过去了齐鲁依然如故。而那时的山东与广东、与江苏相比,其优势比现在要大得多。


失误之二:济南战略定位的长期缺失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是全省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旅游、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2018年山东的行政区划最大变化是莱芜硬生生的并入了济南。但是早在2013年时,济南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在全国已经是25位以后了,那时人们就强烈关注:

      1.济南的省会地位怎么确立?作为经济大省,它没有地铁。虽然山东争论了近20年,但看看济南的交通,特别是上下班的1—2小时拥挤时段,总感觉这不是一个大城市,更不是一个经济大省的省会。近20年,济南交通突破的就是两条路:经十路、内高架。

      2.济南的经济总量,应该更大一点。为什么它比青岛、烟台还低?主要是它的县区太软弱。青岛、烟台的县及县级市,都是进入全国100强的位置。济南除章丘外,都没位置。

      3.济南的面积太小。吞并莱芜固然是大手笔,但从地理位置、从大城市特征和规划辐射上看,更应该将齐河、禹城及茌平、邹平的一部分划入。

      4.济南的半小时—1小时城市圈的建设。济南应该把南—泰安、曲阜,东—淄博,北—德州,西—聊城,全部列为这个城市圈。

      5.济南文化圈建设。应该把齐鲁文化—儒道文化,作为传统主流文化做大做强。这是任何一个省会城市都没有的资源,济南的半小时—1小时城市圈的建设,基本上融合并代表了这个主流文化。

 

     失误之三:山东经济的半壁江山——鲁南、鲁西经济带的战略缺失

       

      2008年省里确立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三大板块战略,应该说是一个大思路。但是,鲁南: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菏泽,再加上聊城,7个地级市,人口占50%,面积55%,资源特别是重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都是全省60%以上,为什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主要是决策层没有重视,有些人的思路一直没有全局观念,一谈经济发展就是胶东半岛,这种狭隘的地域领导观念,影响了山东50年、70年。

      为何?举证:一是经济结构布局;二是领导干部任用;三是传统的小农、地域意思;四是看交通布局:山东的高速公路曾经是全国之最,这些年为何不行了?已经降到全国第12的位置,总里程排在贵州后面。看看它的高速公路网,一目了然:济南及胶东已经成网络,鲁南、鲁西呢?济(南)徐(州)高速,江苏段的高速公路2006年就建到山东鱼台的边界了,山东这边虽然也是国家发改委批的项目,但就是不开工,直到2017年才接上;山东省内的荷泽到枣庄高速,规划10年没动静;临沂到枣庄、临沂到邹城、金乡、菏泽的高速,更是这样,只不过是规划,就是不行动。鲁西、鲁南有15个县三年前还没一寸高速路,说起来让人不信。跨省的路更是一拖再拖,枣庄、临沂南接江苏省的路面一直不动工。徐州的铁路20年前就到济宁鱼台南的沛屯,而山东省就是视而不见,从郓城—济宁—徐州,带动山东省鲁南、鲁西南的大动脉,是山西、河北、豫北,一条南下进入长三角及沿海经济圈的大动脉,在山东一直就是有规划无行动,说了10年看了10年等了10年,下一个10年会看到什么,不得而知?

      另外,山东集中9大矿务局成立的能源集团虽然进入了世界500强,但大部分集中在鲁南,有5个已经集中在济宁、菏泽开采,能源工业重心已经移向鲁西南地区,省里的战略部署却没有跟上来。十几年前,有位老大提出主打“东西联动、西部突破”战略,刚刚有个好的开始,突然换来了个新老大,很快就把前任蓝图抛掷一边。所以这十多年山东经济后劲渐弱,一直在吃老本。


失误之四:山东原来发展的强项“中观经济”,市地宏观规划及特色经济出现严重萎缩

      

      地方决策失误,更多的体现在走马灯式的干部更替和个人决策上的随意性。山东的中观经济在过去的20年十分明显,但近几年有些城市却失去了方向感。据一些专业人士对熟悉的鲁南中心城市济宁和鲁南的其他城市考证,可能是画蛇添足式的远景规划,虽有偏差可也是说到实处:

      近几年来,有关济宁未来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不少“药方”和偏方,除了一些政绩需要的所谓大思路和形象工程思维以外,关于济宁崛起和未来发展的思路这类老调重弹的沉重话题,目前没有再象20年前那批决策者和市民们那样热切关注了。今天重提这个话题不过是想重新给予关注。应该说,济宁在山东省的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上,是很有位置的。2008年省里出台的全省“三个经济中心”概念(青岛、济南、济宁),既是对这种位置的认可,也是确立的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可惜的是,济宁面对这个重大机遇,近10年来并没有沿着省里的这种大战略进行部署和行动,也没有借机全面推进自己的发展战略,使三个中心之一的鲁南发展龙头优势一点一点的丧失。

      先看济宁二十五年来几次大的机会丧失:

      1.1990——1995年(也可看作一直到2000年前后),工业大布局、大发展最佳期的丧失。1990—1994年前后,济宁的工业优势是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煤炭、食品加工等排序,在鲁南、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济宁除农业经济外,工业城市优势明显。那时,作者曾经在90年代的《瞭望》杂志上撰文写到:作为鲁南、鲁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济宁是中国东部开放和西部开发、作为华东与华北的资源型发展带的结合部,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27年过去了,济宁大工业的发展优势已丢的差不多了,除了地下的煤碳,其他能保住行业优势的所剩无多。无奈,济宁现在又开始怀念20年前几位“工业通”主政济宁经济的那个时代,这还真有点意思。

      2.1990—2000年期间,建立鲁南大商贸中心时机的丧失。这期间,济宁、兖州两地都做了很多考察,但最终以雷声大雨点小而结局。其间,临沂做成了全国仅次于义乌的第二大市场。济宁呢,什么交通枢纽、什么物富民丰,通通留在了纸上。

      3.2001—2007年,山东省发展思路、进程落实最好时期,济宁却左右摇摆,没有赶上全省的步伐。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纷纷落伍,仅以小化肥为例,当时全市6个化肥、氮肥厂却没一个发展壮大起来,而聊城不起眼的鲁西化肥厂,后来却一跃成为全国的龙头企业。

      4.2007—2010年,鲁南经济带在全省叫响后,济宁理所当然的又一次成为龙头。但龙头一直不龙,没有新思路,更没出大手笔的规划。市区先东后西,北上又南下,看起来摊子挺大,其实没有特色,更没理出10年、20年科学发展的大规划、大布局来。

      总之,这几个时期济宁有不少教训,当然也收获了形象政绩。

      那么,济宁未来二十年大的机遇是什么,还有吗?

      有!问题在于要有人干、有人真干,而不再仅仅是为了形象工程,一波又一波的走马灯,一波一个思路,最后城市却没有了方向。

      以后的机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后能源工业时代,产业转移的机会。济宁有多少部门、机构在关心研究它的方向及实施办法?怎样借助鲁南高铁、京九高铁、济(南)济(宁)高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与华为比亚迪等一线高端行业与企业对接上,大胆引进、快速发展,打造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二是新经济环境下,新旧动能转换和大旅游、大商贸带动战略的实施,关键是要有创意有特色,把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商贸优势、产业布局优势等做大做强。三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做大,把济宁中心城市区纳进去、建设好,特别是文化旅游、微山湖旅游、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当成突破点。四是把鲁南的龙头真正舞起来。这里面有大文章,但必须用大手笔来书写,特别是:

      1.在交通规划上,飞机航线增加密度;铁路,打通济宁—徐州的客货线路,这是往南的一条大动脉,与长三角直接对接,它比济宁—荷泽—南下广州、深圳,更有战略和现实意义;公路建设,打通济宁经过微山湖东西两岸,及南下徐州、南京、上海的高速公路线。过去20年济宁市区南向,缺少大动脉性的交通规划。济宁机场30年前就开通广州北京航线,但近10年客流量、航线没有增加,却折腾在新机场选址上,不知新址尘埃落定后又会有一个什么样失落的10年、20年?

      2.加快全市县区经济联动、扩大城市一体化步伐,将邹西比邻地区、微湖两岸划分新的行政区或县改区。

      3.认真吸取教训,切实解决过去重东北轻西南的一贯方针。把金嘉鱼梁任5县区的优势发挥出来,市里要有自己的全盘带动战略,而东北部只不过是过去30年国家产业政策所致。

      4.组群城市规划的实施。关键不在讲得很早,而是要认真干出来。济宁的组群城市发展概念25年前就提出了,最早突出的是中区兖州曲阜邹城,现在应该是穿过南阳湖进入湖东西两岸,再回到市中心区,建成环形的城市轻轨线,这样才能实现大城市规划、组群概念。济宁的二十一世纪前20年已经过去了,这个所谓的组群城市构想,可能就是个画饼安慰一下济宁人寂寞的心灵罢了。

      山东在鲁南的战略缺失是长期不为的结果。因为,不要说青岛济南烟台与江苏的苏州南京无锡相比,就拿鲁南与苏北两个典型城市对比,上世纪90年代末,济宁经济总量曾经一度逼近并超过徐州,但仅仅是一两年的欢快,到了2018年徐州GDP达到6755.23亿元,超过济宁1700亿;徐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6.2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0.8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07.39亿元,超过济宁1500亿元。主要指标全部碾压济宁。


        对比出真知,山东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视差距才能追赶,保持定力顶住压力、增强耐力加倍努力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经济盘点。2019年粤苏GDP将会同时突破10万亿。从2019上半年经济总量上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河北、福建排名前10,这10个省份上半年GDP之和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45.09万亿元)60%以上。

      排名第一的广东上半年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到5.05万亿元。江苏、山东分别为4.86万亿元和4.18万亿元。按照往年的经验,上半年的经济总量是要低于下半年,广东上半年都突破了5万亿元,那全年超过10万亿元已经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了。江苏上半年实际增长6.5%,名义增长8.3%。按照去年的经验2019年江苏省全年经济总量就约为100277亿元——正好突破10万亿元!山东呢,今年突破8万亿元也应没有问题。

     与山东相比,浙江曾经更早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寒意”。10年前的2009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增长仅3.4%,告别了连续19年的两位数增长, 当金融风暴来临浙江由于早就堵上了粗放外延发展的路子,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如今浙江在探索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已经“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2019上半年浙江GDP同比增长7.1%,在东部经济总量较大的几个省份里,增速是领跑的。


核心数据对比后找到的两个关键点


      过去10年排名前五的省份中,山东是GDP增速最慢的省份。相对于2008年,2018年山东GDP增长倍数是1.5,排名第一的广东是1.6,排名第二的江苏是2,排名第四的浙江是1.6,排名第五的河南是1.7。2018年山东财政收入被浙江反超,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6598亿元增长11.1%,较2017年提升一个名次。同年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为6485亿元,下降1个位次。

      2019年1月22日,广东省委机关刊物《南方》杂志推出增刊,就粤苏鲁浙四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作出解读,这也是可以供山东各界参考的一份发展“攻略”。


1.粤苏鲁浙四省高质量发展对比分析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为贯彻和落实这战略,江苏重点实现“六个高质量”,山东出台实体经济“45条”,浙江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等特色鲜明的发展战略,竞相构筑新时代新发展优势。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外贸大省,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上再开先河领先全国。

      广东发展后劲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从总量数据看,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2008—2017年10年中有9年低于江苏,有8年增速低于山东,但2017年广东GDP增速均出现快于江苏、山东,表现出企稳回升态势。与广东、浙江相反,这期间江苏、山东两省的GDP增速出现连续下滑,直到2017年这种下滑态势也未停止。2017年广东 GDP增长7.5%,名列全国第二位,位居浙江之后(7.8%)。

      在2008—2012年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粤苏鲁浙四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出现急剧下滑,同时广东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普遍低于江苏、山东。但在2013—2017年期间形势发生变化,广东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均高于江苏、山东、浙江,且出现差距拉大趋势。

      2007-2017年粤苏鲁浙四省金融贷款余额10年变化趋势(单位:亿元)


 

      从增速变化看,2009—2017年,山东、浙江一直处于下滑过程,广东、江苏在经过一番波折后,自2012年转入平稳波动阶段。综合以上绩效指标,四省动能结构转换进程不一,效果差异开始显现,广东动能转换成效表现较为突出,也说明广东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被倒逼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自2012年开始进入比较主动的发展状态,到目前这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已由较高的GDP增速显现出来。


2.四省“三二一”产业结构体系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都是制造业大省,产业规模庞大。2017年,四省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86万亿元、3.86万亿元、2.25万亿元、3.29万亿元,合计13.26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7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份第二产业的比重均在42%-46%之间,除山东外,第三产业比重均超过50%,形成了“三、二、一”产业结构特征。其中,山东第二产业比重占比最高,达到45.35%,广东第二产业比重最低,为42.37%;广东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到53.6%;山东第三产业占比最低,为47.99%。

 

      

      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四省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整体趋势基本一致,第二产业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与广东、山东、浙江不同,2017年江苏第二产业比重同比反而实现上升,比重超过浙江,显示江苏在工业发展方面的力度在增强。从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广东第二产业的比重低于其他三省。

      2017年,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3.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34%,产业规模连续27年居全国第一。

      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从数量来看,江苏拥有18个国家高新区,数量全国第一;浙江为8个,山东为12个;广东拥有11个国家高新区,超过浙江,但不及江苏、山东。

      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看,截至2017年末,广东、江苏、浙江、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为3.3万家、1.3万家、1.1万家、0.63万家,显示广东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上的企业数量优势。

 


3.粤苏鲁浙四省民营经济发展对比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各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均超过本省经济总量一半,浙江民营经济比重最高。

      2017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增加值4.8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3.8%;江苏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约为4.7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5.4%;山东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0.8%;浙江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4万亿元,占全省GDP的65.4%,成为浙江经济的铁柱钢梁。

 

      

       2008—2017年这10年间,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与发展后劲增长了1.65倍

       江苏增长了 2.10倍

       浙江增长了1.78倍

       山东增长了1.63倍


4.山东除了思想观念和用人思路之外的两个关键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数据排名,山东在四省中都是排名第四:


      一是创新引领是发展第一动力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超越江苏,首次排名全国第1,江苏第2、浙江第5、山东第6。此前从2008年至2016年的评价报告中,广东连续9年位于江苏之后居第二位。2018年度广东蝉联全国第一

从企业创新看,广东企业主力军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深圳为例,深圳自主创新最大的特点是“6个90%”: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二是下大力气补齐民营经济短板


      在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广东民营企业则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广东诞生了华为、万科、美的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苏鲁浙三省来说十分抢眼。

      在“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方面,江苏位居第一,占18.05%,广东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占17.11%,浙江、山东分列第三、第四。具体到企业层面,前20名中,广东企业有7家,占35%,排名第一。从资产总额来看,广东以27.01%的占比遥遥领先,江苏以10.13%排名第二,浙江、山东同样分列第三、第四。在税后净利润排名中,广东企业包揽前五。在净利润过百亿元的18家企业中,广东占了7家,显示出较强的质量效益。在创新能力方面,按照上榜企业专利数量排名,广东民营企业同样占据前三名。此外,在纳税总额方面,排名前四的均为广东企业。

      2018年山东经济增长放缓,而浙江、广东、江苏等省经济还不错,后劲十足,增速也快于山东,三省共同特点就是民营经济发达,高科技企业多,比如浙江的阿里巴巴,深圳的腾讯、华为等很多,而山东几家代表性的民营经济大幅度后退,这就是差距!

      23年前《中国经济方位——鲁粤两省经济文化透析》指出的两省在思想观念、战略布局、结构特点、用人思路、市场因素、创新力度、资源优势等等差异,特别是在“拉不起队伍的山东经济理论界”、“官本位害了山东”两个问题上,当时曾引起山东社科理论界和组织系统部分有识之士很大警觉,但很快一阵风过去了。这两年,山东发展问题又引爆各类话题,但主要还是省外比省内更为热烈,省内除了舆论宣传象征性的表面热闹外,学界、理论界为何集体失语?这不是专家学者们的错,错的是在山东没有那种开放豁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语言环境。破除官本位思想的核心不是面对所有的人,最最关键的还是在最高决策层,在各级、各系统、各行业的一把手、班子内,这是打开山东所有瓶颈门锁的“金钥匙”。

      山东,你已经慢了10年。你,可以因长期淤塞而被迫选择一个阶段,慢一慢。但是,你不能长期、永远的慢下去,大东夷的后代们、1亿齐鲁儿女,希望看到——你在阳光下,匆匆前行的背影,那是一个无法忘记、负重前行的背影……

 

       原创:珠江清水。珠江清水:梁金河,资深财经记者、文化学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